找到相关内容159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知义法师答:我持斋念佛多年,但家里不如意事,总有—点,其故何在?

      知义法师答:你能持斋念佛,当然功不唐捐,但其他的人是不是也能和你一样这么做,又是问题。好比你一个人负担全家人的生活,自然过得不会很舒服,如果大家都有工作,那就不会感到困难。至于有点不如意的小事,也未必不是你念佛的功德,将大事化小,小事化无。这就和迷失路途的人一样,别人只能告诉你回家的路线,却不能代你走回迷失的距离(喻宿业),如他用车子载你回去(念佛功德),只能免除你走路的痛苦(大事化小)但是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初机学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260511593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世人作恶,有报在子孙之说,一人做事一人当,报应子孙,有欠公允!

      知义法师答:这是一个因果性的问题,假若不了解三世因果的道理,是很难说得清楚的。   我们只知道子孙是祖先财产的继承人,却不知道也是思想行为的继承人。所谓‘龙生龙子,虎生虎儿。’而母虎之性伤人,其子必不与人为友,故人见之必杀。那么做父母的,如果言行不检,所生的子女当亦不贤,所谓‘上梁不正下梁歪’,彼既不贤,必招祸事,从表面上看,是报应子孙,其实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初机学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090211557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各种宗教都是劝人为善,如果行善,将来是否都能往生西方?

      知义法师答:这个问题,从表面上看,应该可以,如果稍加分析,就有问题。因为‘善’是个抽象的东西,必须依赖各人的言行表达出来,然后才见功效。由于用心不同,言行表现就有差别,因此可以把善略分为二:一为真善,一为假善。所谓真善,是无条件的爱,像雨露一样,普施一切,无偏无废,故称真善。假善,是猫哭老鼠,口蜜腹剑,好像密医一样,表面上伪装好人,实际上是只管自己赚钱,不顾他人死活的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初机学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112411566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家母久疾不起,弟子因家累,难免有失敬之处,乞示补救之道。

      知义法师答:佛说:‘看病福田,第一福田。’令堂久病不起,正是你尽责培福的好机会,幸勿错过。曾子说:‘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。’事后追悔悲伤,实不及身前兑现的好。   孝亲之道,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一个‘敬’字,所以孔子说:‘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,不敬何以别乎?’但诸供养中,求其无愧于心就可以,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初机学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410311670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我很想学佛,因读书太少,恐不够资格,所以不敢学。

      知义法师答:做别的事都讲究资格,但学佛却非常方便,只要对佛法有缘,不论富贵贫贱,男女老幼,乃至四生六道的一切众生,都够资格。至于读书多少,与学佛没有多大关系。当然学识好的,运用得当,对学佛很有帮助,否则,对造诸恶业也有帮助。   真正说来,学佛完全靠各人的福德因缘,其他的客观条件都在其次。像六祖惠能大师,对世间学问可说是一窍不通,但后来对佛法却能登峰造极。你不能说佛法东来,千有余岁,只出了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初机学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591511647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念名利叫做妄念,念佛何以不叫妄?想财物叫贪,想西方何以不叫贪?

      知义法师答:念名利而求之不得,往往会起邪念,产生造诸恶业的副作用。卖官鬻爵,抢劫走私等等,都是念名利所带来的后果。   一个神经正常,体格健壮的人,如要使他思想静止下来,是很不可能的事,因此就用佛念来代替妄念。好比关在笼子里的猴子,总是跳个不停,假若给他一点食物,就会停止一下。我们的思想像猴子一样的好动,且比它更难管理,因为饱暖了思淫欲,饥寒了就起盗心,所以也要给它一点精神食粮,来制止它的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初机学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102711657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有好心人,在出车祸的地方,树立南无阿弥陀佛的石碑,用以镇压,是否有效?

    知义法师答:   无论什么灾祸,都是由众生的业力造成的。而业力是由贪嗔痴的妄念(思想)所产生的,当妄想发展到极点时,理智就作不了主,因此就种下了祸根,造成祸事。当知车祸是驾驶与乘客的共业所感,由于各人业力不同,因此有死亡、残废、轻伤及毫发受损种种差别,这就叫做别业。   根据每次车祸的报导,多半是由驾驶疏忽,或是机械失灵和天气影响造成的。因此有善男信女在发生车祸的路旁立碑,目的是提高驾驶的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初机学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491111677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我常看到某佛教刊物,批评别人的消息,是不是真的,怎么不见对方答辩?

      知义法师答:最近几年,因为自己的工作比较忙,很少看其他的刊物,不知道所说的内容,故难以奉告。不过照理讲,佛教的刊物,应该只谈佛法,或者是护教的言论,关于恶性批评的消息,就不应该发表。而我们修持的对象是身、口、意,若使这三业清净,才能远离烦恼,得大自在,否则,一天到晚,是是非非的,那修的是什么行?不管批评的对不对,总是属于意气用事,与佛法是不相应的。这种行为,在他来说,以为抬高自己的身价,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初机学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172011575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现在佛法不兴盛,是不是宣传不够?这样下去,佛法是否会灭?

      知义法师答:你这样关心佛教,功德无量!但佛法的盛衰,是随众生的业力而定的,宣传并不是主要因素。就学校来说,做老师的都希望每个学生的成绩好,可是在同一间教室里上课,成绩却有很大的差别,究其原因,并不是老师没有宣传,而是学生的智愚不等。汉朝的王充说:‘刺绣之师,能缝帷裳,纳缕之工,不能织锦。’所以说对善根浅薄的人,除非有生公说法的本领,否则,宣传却不一定有效。如同纳缕之工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初机学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172411582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听说持大悲咒有感应,我持诵多年,仍未见效,是什么原因?

      知义法师答:无论做什么都有感应,何况佛法?要知道,感是因,应是果,好像敲钟一样:‘叩之大者则大鸣,叩之小者则小鸣’,不叩当然就不鸣了。修行人,要在‘感’上著力,莫在‘应’上用功。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。   无论修持那种法门,其目的都是为了断除妄想,名利心要无,感应心亦不可有,只许如是行去,终必感应道交。我亲眼见过两位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初机学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203011584.html